2023年1-5月全市消费市场运行分析

一、1-5月主要指标、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从总量及增速看

据初步统计数据分析,1-5月全市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017.89亿元,同比增长9.6%,比上年同期提高 23.7个百分点;5月单月,全市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93.36亿元,同比下降8.7%,比上年同期提高 0.1个百分点。截止5月底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3662户,累计新增623户,退出195户,净增428户。

(二)从内部结构看

5月份,我市商贸业持续恢复,餐饮等接触型消费恢复明显,商品销售增势良好,网络消费增长加快,消费升级持续推进,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提升,消费环境还需改善,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三)从变化趋势看

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及上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利好影响,5月份全市消费市场略有回落,整体比较低迷。1-5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1-4月份回落5.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5.6%,增速比1-4月份回落9.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1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长7.9%,增速比1-4月份回落5.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网上零售同比增长6.5%,增速比1-4月份回落6.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二、5月份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市场平稳复苏。随着居民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市场消费明显回暖。商品零售、餐饮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5月商品零售955.88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3.9%;餐饮收入 62.01 亿元,同比增长 45.6%,较上年同期提高68.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36个百分点。

(二)网络零售持续活跃。网上零售保持增长,1-5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93.9亿元,同比增长6.5%,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8.9%。

(三)消费需求不断释放。1-5月,从商品类别看,21类商品中11类零售额同比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平稳增长,限额以上汽车类、服装鞋帽类、烟酒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6%、6.2%、8.3%、1.9%、38.7%。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家电类、金银珠宝类、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1%、32.4%、105.9%、34.2%。

(四)指标任务完成较好。13个区县中, 8个区县(长安、新城、鄠邑、碑林、灞桥、未央、蓝田、临潼)限上增速高于全市;7开发区中,3个开发区(西咸、曲江、浐灞)限上增速高于全市。总量占比较大的碑林、曲江、西咸、浐灞限上增速高于全市,分别高于全市6.2、10.9、15.6、10.7个百分点,且保持在15%以上增长。

三、主要开展的工作

西安市商务局紧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加快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为总抓手,重点围绕“六抓六促”扩消费,积极策划组织“乐享消费·嗨购西安”6大系列100场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乐享生活 嗨购西安”2023年西安促消费系列活动动员大会、西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大会、2023年全市商圈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建设工作推进会、“乐享生活,嗨购西安”2023年西安县域汽车展销活动、2023 “花开长安·踏春消费季暨2023年西安邻里生活节”等促消费活动;依托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功举办以“长安臻品 走向世界”为主题的西安名优消费品推介会,我市企业现场签约20.625亿元;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暨中亚特产网购节陕西(西安)专场活动,西安市重点参与活动的电商平台总交易额超过35亿元,订单总数超过4000万单;出台印发《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发放活动实施细则》,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成交20663辆,补贴资金1.06亿元,带动汽车销售47.6亿元。

四、下一步趋势预判

下阶段,随着相关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居民消费意愿逐步增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拓展,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据监测调度,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左右。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稳增长抓指标措施不力。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各区县(开发区)发展不够均衡,部分区县(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对稳增长抓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够有力。其中,5月当月有 14个区县(开发区)限上增速处于负增长,其中雁塔(-18.5%)、高陵(-21.5%)、高新(-12.9%)、曲江(-13.9%)、经开(-14.6%)、航天(-30.8%)限上增速下滑比较明显,严重抑制了全市限上零售增速稳定增长。

二是策划组织促消活动不够重视。虽然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回暖,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观念及需求有待提升,从促消费活动开展情况看,个别区县(开发区)开展促消费活动不够积极,雁塔、灞桥、鄠邑、航空未组织开展或未及时报送促消费活动。

三是限上企业培育纳统力度不足。我市在库限上企业总量较小,结构不优,退库现象比较突出,为社零做直接贡献的零售、餐饮企业较少,5月份无新增限上企业。个别区县(开发区)对对辖区内已达限未纳统企业底数不清,宣讲政策存在盲区,参与企业少,对市商务局市统计局联合组织的限上企业培育纳统培训工作敷衍应付,重视程度不够,效果不够显著。

四是重点企业支撑不够稳定。从前30重点零售餐饮企业经营情况来看,部分重点企业支撑不够稳定。因石油销售企业零售额统计办法变化,我市三大石油销售企业零售额每月减少约6.5亿左右;也要看到,我市新能源汽车已趋饱和,居民购买需求不足,汽车消费将面临极大考验,预计全年我市新能源汽车呈现逐月下滑态势,将会抑制社零增速的持续提升。

六、下半年促销费稳增长举措

一是出政策强信心。及时梳理调整涉及商务领域各项惠企政策,切实发挥奖补政策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的刺激效应,把仅有的资金用在企业急难愁盼的关键部位。

二是办活动引高潮。按照我局促消费稳增长“六抓六促”的工作思路及2023“乐享消费 嗨购西安”系列促消费活动安排,积极引导商贸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让利活动,重点举办首届西部消费品博览会等促销活动,有力助推我市消费加速恢复。

三是聚热点拢人气。围绕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热点,鼓励区县、开发区发放消费券,开展汽车进社区、进农村。联合市城管局,支持商贸企业利用门前广场,规范、有序开展外摆经济、地摊经济,鼓励重点商超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更好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恢复城市商业烟火气,释放消费潜力。

纳统增体量。持续开展限额以上企业培育纳统行动,每月深入各区县(开发区)开展不少于4场次纳统培训。加强与统计部门对接,进一步摸排达限企业,积极推进月度新增企业纳统入库,提升限上企业数量、质量,提高社零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