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指标运行分析

一、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指标运行情况及特点

据统计,1-10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014.15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0.17%),同比增长2.6%,两年平均增长0.1%,降幅比1-9月回落3.4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国、全省13.8、5.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各地市中排名第十一。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限上商贸企业2841户(2021年8月西咸划转咸阳87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45户,退库333户,净增212户。

一是整体保持恢复,增速逐月回落。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5.02亿元,同比下降21.7%,增速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月度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连续四个月同比负增长,月度恶化态势进一步延续。

二是网络零售快速增长,重点电商零售企业贡献不足。1-10月,限上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534.66亿元,同比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25.3%,占限上零售额的26.55%。重点电商企业受疫情和物流运输受限、库存积压等影响,整体销售额减少,增速下滑。

三是商品零售保持平稳,重点商品增速下滑1-10月,商品零售1916.38亿元,同比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0.1%,较1-9月回落3.3个百分点;分商品类别来看,1-10月,22大类商品中有9类销售额同比实现正增长,有7类增速超过15%。占比前五的商品大类中,汽车、家用电器、4.8%、9.8%,石油、服装鞋帽、粮油食品分别同比下降5.8%、2.6%、7.2%。

四是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放缓1-10月,消费升级类商品仍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18.2%、192.3%、35.4%、46.3%;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速放缓,其中,服装鞋帽、粮油食品、化妆品分别同比下降2.6%、7.2%、5.2%。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是消费提振的稳定性不强。10月份,因局部疫情反弹和残特奥会严控,会展、旅游、住宿、团餐、宴会等商务活动消费受到抑制。10月当月,餐饮收入9.82亿元,同比下降15%,较上月回落6.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同比下降22.0%,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零售企业贡献不足。成品油企业由于能源转型、新站发展困难、卸油管控、拆迁关停油站等原因造成利润下降,连续三个月销售业绩持续下滑;大型商业综合体、各大商超因疫情影响到店客流减少经营业绩下滑,分别销售额同比下降。

三是重点商品增长放缓。受汽车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成品油卸油限制和拆迁关停等因素影响,汽车和成品油等重点商品销售下滑。10月当月,汽车、石油、服装鞋帽、粮油食品、家用电器分别下降17.4%、26.3%、33.7%、7.7%、22.7%。

四是培育纳统措施不力。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限上商贸企业2841户,总量出现下降(净增企业仅212户,退库高达333户),除了划转87家限上企业到咸阳市的客观因素以外,也存在区县、开发区培育纳统力度不够、工作措施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五是区县、开发区发展不均,增速分化明显。1-10月,13个区县中7个区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市增速,6个区县低于全市增速,其中有3个增速为负增长;8个开发区中,4个开发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市增速,4个开发区低于全市增速,其中有3个增速为负增长,区域分化趋势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主抓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促进重点消费百日行动促进消费回升。落实好即将出台的《西安市促进重点消费百日行动若干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引导成效,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产品消费升级、提振餐饮消费、推进便民消费、激发展会消费潜力、推动新型消费、鼓励开展促消费活动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9个方面促进消费回升。利用“双12”、元旦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专项促销活动。

(二)加快政策资金兑付。落实好《西安市推进商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各类发展奖励资金和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扶持政策和奖补资金的刺激效应,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能,促进我市社零指标向好向稳发展。

(三)用好“三保、三增、六抓”措施,全力做好后两个月促消费稳增长工作。加强市场监测和运行分析,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消费回流、指标回归。动员全市商务系统迅速行动,紧盯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层层夯实责任,加压冲刺抓收官,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优化服务机制。按照我局《关于开展重点商贸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内容,围绕汽车、石油、服装、餐饮、住宿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市区联动,做好走访调研、跟踪服务和分析研判,促进重点企业平稳增长。

(五)加强培育纳统。加强上下联动,提升市级部门、区县开发区的协同配合,指导区县、开发区商务部门找准问题,挖掘潜力。发挥联系企业机制作用,积极帮助商贸企业纾困解难,积极纳统新业态新模式优质企业,强化依法纳统意识,持续提升消费促进工作合力,力争完成全市净增限上单位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