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1月全市消费市场运行分析

11月份,受疫情冲击,全市消费市场恢复程度较低,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据统计,1-11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191.16亿元,同比下降7.1%,降幅较上半年回落15.1个百分点,较三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11月当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12.94亿元,同比下降18.7%,较10月回落9.5个百分点。

预计1-12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6%左右。预计202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左右。

一、1-11月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是商品零售增势平稳。1-11月,限上商品零售2095.89亿元,同比下降6.7%,较上半年收窄2.9个百分点,较三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20个商品类别中5类商品保持正增长。占比前5位的大类商品增速一正四负,家电类(1.2%)保持正增长,石油类(-2.2%)、服装鞋帽(-26.6%)、汽车类(-6.5%)及粮油食品类(-0.9%)较1-10月分别回落9.5、2.1、0.8、0.7个百分点。11月单月,5类商品保持正增长,其中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类、机电类、体育娱乐类、中西药品类等重要商品零售额增势良好,分别同比增长159.5%、26.5%、25.1%、17.8%、12.1%。

二是餐饮消费恢复较好。在较为灵活的疫情管控调节下,居民出行和就餐预期增多,餐饮企业顺应疫情发展积极转型升级。11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0.9%,较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

三是绿色消费需求稳步增加。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强劲,限上新能源汽车商品及能效等级类家电商品零售分别同比增长106.3%、24.4%,较上半年分别加快0.7、21.4个百分点,有效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四是线上消费需求稳定提升。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居民消费方式改变,网络零售持续稳定提升。1-11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680.11亿元,同比增长6.1%,较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五是区县指标恢复较好。从1-11月整体情况看,阎良(航空)、鄠邑、港务、周至、临潼指标完成较好,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保持正增长。13个区县中,8个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市,5个低于全市;7个开发区中,4个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市,3个低于全市。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社零指标由负扭正压力犹存。受持续性疫情影响,限上企业恢复比较缓慢。批发业经营风险骤增,零售业恢复周期延长,住宿业经营压力升级,餐饮业转型升级困难,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消费市场发展后劲不足,消费市场扭负为正存在很大压力,严重抑制社零总量增长。

二是消费回补低于预期。去年前十个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平均保持在20%以上增长,受上年高基数影响,今年前十个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始终处于低位爬坡态势。11月份受持续性疫情影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再次回落(6月8.0%、7月1.6%、8月6.1%、9月7.7%、10月-9.2%、11月-18.7%),消费市场回补规模小于预期。

三是刚需消费需求减弱。受疫情严管人口流动受限,居民消费需求减弱导致消费预期降低,非必要开支明显减少,大额及耐用消费更加慎重。11月份,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不足,粮油食品类(-0.9)、服装鞋帽类(-26.6)、日用品类(-6.3)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0.7、2.1、2.2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企业贡献不足。受疫情冲击,接触性消费受到制约,部分重点批零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部分电商平台企业快递物流不畅,订单量下降,销售大幅下滑,严重下拉全市社零增速。据统计,据监测调度1-11月,批零企业零售额前30强中有14家为负增长(京东下降0.3%、赛格国际下降25.0%,SKP下降7.6%),住餐企业零售额前30强中21家为负增长(百胜餐饮下降15.3%,星巴克下降23.0%,师苑后勤下降12.2%)。

三、下一步消费促进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指标对接。提前与省商务厅沟通对接,积极争取省厅支持,确保合理认定、下达我市2022和2023年社零指标任务。

二是抓好岁末年初促消费工作。借助年底消费旺季,视疫情发展形势适时组织各类促消费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消费规模,多渠道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利用双品网购节、网上年货节等主题促销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西安名优消费精品”宣传活动,为全市消费市场赋能。

三是严格落实重点商贸企业联系制度。持续做好企业联系服务,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信心,做好分析研判,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做好政策宣传和兑付,多渠道广泛宣传省市出台的各类商贸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政策兑现进度,激发商贸企业发展潜力。

四是加强限上单位培育纳统。引导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大个体纳入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名录库。

五是做好重要商品储备和应急保供工作。及时跟踪掌握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运行情况,做好市场监测预警。积极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波动情况,适时投放政府储备肉、菜,确保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