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差别化改革 陕西自贸试验区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近日,据陕西省商务厅透露,上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19176家,同比增长134.0%,其中新设企业9999家,同比增长69.5%,外资企业104家,增长246.7%。

今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差别化探索,为高质量发展积力蓄能。目前,已有6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30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拿地即动工跑出陕西加速度

7月16日,西安浐灞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翀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浐灞功能区政务大厅领取了西安市首个“分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没想到从申报工程规划许可证(基坑)到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基坑)仅用了7天的时间,这搁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王翀说。

7月7日,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印发《分阶段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施意见(试行)》。《意见》明确,企业取得合法用地后,仅需提供相应部分材料,即可按照施工进展顺序,自主选择分阶段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分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优势在于企业从拿地到动工由至少135天压缩至15天以内,动工周期节约89%,项目报建资料由全流程53项压缩至28项,精简率47%。

在传统审批模式下,房屋建筑工程的落地开工要完成用地手续、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并审查通过后,才可办理施工许可证,手续多、耗时长。西安浐灞功能区通过对区内1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调研发现,从拿地到动工这四五个月是一段企业“等不起”的日子。“等”就意味着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

“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打破了整体办理施工许可证的传统思维,按施工进展划分为基坑,地下室和‘±00’以上三个阶段,将自主选择权交给企业,有助于企业实现‘拿地即动工’,最大限度地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和资金投入成本,推动建设项目提速增效,为企业注入了活水。”西安浐灞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古国杰说。

弹性供地降低企业入驻成本

企业自建厂房成本高、时限长、难度大。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功能区,企业落户无需自建厂房即可“拎包入住”。

在沣东新城功能区,以租代建、以租代购的土地供应新模式下,开发单位按照企业需求统一对土地进行建设与运营,建成后企业入驻签订租赁合同,无需再投入资金自建厂房或经营场所。市场主体还可根据自身需求,弹性选择用地及经营场所租赁年限。

这一做法有效降低了新入驻企业用地成本和固定资产投入,省去了企业拿地、报建和建设环节,提升了项目落地与建设速度,使企业能迅速投入运营。

目前,在沣东新城功能区,新引进的企业从签约到运营的时限已平均压缩至12个月以内,较传统自建模式节省时间约1年以上。通过转变土地供应模式、前置政府供地服务,原先企业单独拿地、自主建设所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和投资强度不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避免了闲置与低效用地,土地投资强度得到大幅提升。

在该模式下,开发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对地块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报建、统一建设,确保地块产业符合区域总体规划,符合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实现了产业链高效集聚和产业升级。

政务审批“不见面”群众企业“零跑腿”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政务事项。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依托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四电改革”(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推动“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实现了在线申报、后台审批、结果发放到档案留存全程电子化。

较传统纸质审批流程而言,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改革后,数据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人力及时间成本得到大幅节省。以电子签名改革为例,电子签名申报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现场签名办理,已录入的证照信息均无需再次提供,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多跑路的问题。目前电子印章已应用于20余种电子证照和批复,可在发放传统纸质证照的同时发放电子证照,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

目前,西咸新区政务服务网累计访问量突破130万人次,网站、微信、APP、窗口等多端用户数超50万,累计办件量超100万,政务服务事项实现99.2%网上可办,办事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9%以上。

近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差别化改革和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制度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占据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全省近1/15的新增企业和1/ 4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73%的货物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近一半……如今,陕西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集聚的“磁场”。(王嘉楠 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