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商务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527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商务局
签发人:张选民
市商函〔2021〕76号

西安市商务局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527号提案的复函

陈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商贸业经营模式升级换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西安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74个,包括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71个,生产资料市场32个,纺织、服装鞋帽市场29个,日用品及文化用品市场24个(其中包括5个电动车市场,8个广告、标牌、彩印市场),农产品市场26个,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市场24个,食品、饮料及烟酒市场15个(其中包括10个茶叶市场),电器、通讯器材、电子设备市场12个,花鸟鱼虫市场8个,旧货市场11个(其中包括6个古玩、古董、字画市场),医药、医疗用品及器材市场4个,黄金、珠宝、玉器等首饰市场1个,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13个,其他专业市场4个(其中包括2个消防器材市场)。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纺织服装鞋帽市场是数量最为众多的3大市场类别,占市场总数的近50%,其中仅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就占市场总数的26%,远高于其他类型市场数量。此外,日用品及文化用品市场、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市场和农产品市场数量也较多,单个类别市场数量均超过20个。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以大西安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协调西安市域用地布局,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不同门类、层级市场科学布局、共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二)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陕西自贸区建设,引导内外贸联动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培育一批以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为主要功能的特色商品市场,提升西安大宗商品流通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区域性大宗商品流通节点城市,打造世界商品集散地,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三)顺应趋势,创新发展。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及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经营模式和服务创新,推动传统产销体制改革,增强商品市场创新发展能力,培育一批商品化市场、智能化市场。

(四)优化布局,转型升级。结合城市用地规划,按照“城零郊批”的布局思路,引导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外向交通便利、适宜大宗货物进出的区域布局,大力实施“退城进郊”,积极培育商品交易市场集群,形成“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的商品流通格局。规划期末,在西安市重点培育三桥汽贸市场集群、北三环日用百货及小商品市场集群、北三环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集群、港务区工业消费品市场集群、港务区进出口商品市场集群、临潼生产资料市场集群和泾河新城综合市场集群七大市场集群。鼓励市场转型升级,广泛应用现代流通方式,改善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环境,形成农产品市场、日用消费品市场商场化、品牌化,生产资料市场、特色商品市场平台化、智能化的发展局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业农村部 海关总署 市场监管总局 中国贸促会关于印发《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的通知》(商流通函〔2021〕159号)要求,开展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推进商品市场创新发展,积极申报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试点城市。

(一)优化市场环境。完善仓储、分拣、加工、配送、冷链等物流设施设备, 探索构建标准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推进电子交易结算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大数据中心等数字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鼓励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推进绿色市场建设。鼓励商品市场完善信用记录、分级、激励约束等管理制度,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指导商品市场持续优化交易服务,完善公平交易机制,畅通交易主体权益保护渠道。支持商品市场加强质量检测,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商品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鼓励结合实际制定市场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等相关标准。完善商品质量监控、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卫生防疫、安全生产监管等制度。健全应急保障响应机制,增强市场调节能力,有效发挥保供骨干企业队伍作用。

(二)提升服务能力。强化统计监测、指数发布等公共服务,完善交易结算、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基础服务,提升展览展示、营销推广、培训交流、信息数据等专业服务,拓展信贷保险、信用担保、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探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农产品市场与生产基地、零售企业对接,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商互联。鼓励工业消费品市场加强消费需求研判,通过以销定产和定制化模式,引导生产企业优化供给。鼓励生产资料市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引导商品市场拓展品牌策划、设计包装、孵化运营、宣传推广等功能,加强品牌培育与运营。指导商品市场通过品牌创建活动,吸引国内外品牌企业入驻,提升商品品牌化、特色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商品市场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引导商品市场与特色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对接合作,整合生产、销售、金融、物流等资源和需求,通过自建或共建等方式,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带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商户做大做强。

(三)促进创新融合。鼓励农产品市场加强业务流程优化,建立供求信息传导机制,引导按需生产。鼓励工业消费品市场创新营销方式,通过设立消费体验馆、新品发布中心、创意设计坊、电商直播基地等,推动跨界融合发展。鼓励生产资料市场探索交易模式创新,依法合规发展电子交易。优化商品市场区域规划布局,支持产地型、集散型和销地型商品市场加强纵向联动。鼓励商品市场品牌输出,通过兼并收购、加盟合作、渠道下沉等方式,推进品牌化、连锁化运营。指导商品市场按照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巩固差异化经营优势,促进市场横向协作。引导商品市场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交易场景数字化重构。鼓励商品市场依托行业大数据平台,衔接匹配上游供应与下游需求,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打造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商品集散中心。指导商品市场加强主体培育、品牌建设和融合创新,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市场“走出去”,探索与境外经贸合作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鼓励商品市场与跨境电商综试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协作,发展跨境电商。鼓励商品市场组织产销对接活动,按照“同线同标同质”要求,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西安市商务局

2021年5月25日